跳至內容

第13天〈冷醬汁與複合奶油〉:「龍蒿奶油醬」

植物系芳香,如何透過奶油精準調和
2025年5月23日
第13天〈冷醬汁與複合奶油〉:「龍蒿奶油醬」
桔水洋行, 桔水洋行 Fortunella Mercantile Co.
| 未有評論

「龍蒿(Estragon)」這個名字,對台灣人來說或許陌生,卻是法國餐桌上最具標誌性的草本香氣之一。當它遇上奶油,便誕生了經典的龍蒿奶油醬(Beurre Estragon),一款將清新草本與醇厚油脂完美結合的冷製工藝。


這不僅僅是抹在牛排上的裝飾,更是一種將香草風味「穩定化」的標準公式。


Beurre Estragon,屬於法式冷醬汁與複合奶油的經典範疇,其核心思維,是將新鮮龍蒿葉的香氣,透過軟化奶油的脂肪分子包覆與釋放。Escoffier 在《現代烹飪指南》中,雖未詳列此道醬汁的獨立配方,卻在多道菜餚(如 Tournedos a l'Estragon)中,反覆展現了龍蒿作為風味元素的重要性。這類複合奶油製作流程的標準化,正是將「主廚經驗值」轉化為「可量產工藝」的關鍵一步。


在台灣料理中,「香草風味」的應用,多半停留在表層點綴,如羅勒炒蛤蜊、九層塔雞排,重的是瞬間釋放的爆發感。然而,Beurre Estragon 採取的是緩慢釋放與層次鋪陳的邏輯:


1. 脂肪作為香氣的緩衝與載體:將細碎龍蒿葉揉入奶油,使其芳香分子被脂肪緊密包裹,不因溫度瞬間揮發,而能隨奶油融化逐步釋放。


2. 冷熱交錯的動態體驗:作為冷醬汁,Beurre Estragon 可於上桌瞬間,放置於熱牛排、煎魚、烤蔬菜之上,在溫度變化中展現動態風味層次。


這與台灣「熱炒即爆香」的風味邏輯,在技術本質與餐桌體驗上,皆有明顯差異。


回到《現代烹飪指南》的工藝邏輯上,製作 Beurre Estragon 的關鍵步驟在於:


1. 奶油的選擇與處理:使用高品質發酵奶油(或未鹽化奶油),軟化至可輕易攪拌但仍具結構。


2. 龍蒿葉的細緻處理:採用新鮮龍蒿,去梗後切至極細,確保香氣均勻釋放且不影響質地。


3. 混合與成型:將龍蒿葉均勻揉入奶油,避免局部過量或氣泡殘留,最後塑形成捲筒或小圓餅,冷藏定型。


4. 應用與體驗:於牛排、魚排、烤蔬菜上使用,透過食材溫度讓奶油緩慢融化,釋放龍蒿的獨特甘草、茴香般芳香。


這種結構性風味設計,讓香草不再是「瞬間點綴」,而是被納入可控節奏的風味工藝。


Beurre Estragon 的公式化,讓複合奶油從「主廚手感」進入「標準產品」的序列。這不僅為餐廳冷盤、熱菜提供穩定的風味表現,也成為香草奶油工業化生產的基礎邏輯。從超市販售的香草奶油捲,到高端食材品牌推出的龍蒿風味奶油,這些產品皆源自 Beurre Estragon 的經典範式。


反觀台灣市場,雖有蒜味、九層塔等風味奶油抹醬的應用,但在「冷製複合奶油」作為餐桌風味結構的一環上,仍有極大未被開發的空間。


龍蒿奶油醬,將「草本風味的層次釋放」這件事,從主廚經驗轉化為可標準化、可量產的冷醬汁工藝。這不是將香草拌入奶油那麼簡單,而是將「風味節奏」、「動態釋放」、「脂肪載體」納入餐飲製程的精密設計。


那麼,當台灣也有如九層塔、紫蘇、馬告等獨特草本時,是否也能從 Beurre Estragon 的邏輯出發,發展出屬於我們自己的複合奶油公式?五香?九層塔?


—————


Beurre Estragon(龍蒿奶油醬)配方


125 克新鮮龍蒿葉

250 克軟化奶油


製作方法:


  1. 將新鮮的龍蒿葉焯水 2 分鐘,然後瀝乾並擠乾水分。
  2. 將龍蒿葉搗碎至細膩,與軟化的奶油充分混合。
  3. 將混合物塑形成捲筒或圓餅狀,冷藏定型後使用。


—————


「根據 Escoffier 所著《Guide to Modern Cookery》,請搜尋該書如何定義 Beurre Estragon(龍蒿奶油醬),並提供英文原文與當代專業評論,補充其與台灣料理中香草應用邏輯的差異。」


—————


關於本專欄


本系列專欄以 Auguste Escoffier 的《Guide to Modern Cookery》為藍本,逐日拆解書中精選的100項核心料理技術與公式。透過系統化分類與現代語境對照,專欄不僅回溯法式料理制度的起點,也試圖以專業結構、文化觀察與制度翻譯,重建讀者對「標準化」與「技藝轉譯」的理解。


每篇文章涵蓋歷史背景、技術比較、實務應用、產業延伸、結語反思與食譜推敲,並搭配 Threads 導讀與 Perplexity 查證提示,適合專業廚人、飲食工作者與料理文本研究者持續追蹤。

第13天〈冷醬汁與複合奶油〉:「龍蒿奶油醬」
桔水洋行, 桔水洋行 Fortunella Mercantile Co. 2025年5月23日
分享這個貼文
封存
登入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