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key Bread因其食用方式是使用手指頭把一起烤製的一球一球麵包團撕開時候,很像猴子吃東西,所以得其名Monkey Bread,但就這個形式其實台灣人應該不陌生?像似金絲銀絲卷或者饅頭,也都有類似的食用方式。明確的起源,是由匈牙利人帶入美國後,隨著聖誕節甜點文化,越來越有名,在澳洲也是到近年來,我才在食譜上看到。
就整個食譜架構來看,其實是兩種組成的甜點,一個是沾著肉桂糖奶油麵糰、一個是奶油煮過的蘋果餡料,在慢煮器(台灣可以用電鍋)中,鍋中撲滿麵糰球後,蓋一層蘋果醬料,然後再把剩下的所有麵糰撲在蘋果醬料上,進行烤製烹煮,其實就整體形式來說有點像是夾著餡料的麵包,但就整個形式算是家族聚會式適合的甜點。
—————
每日精選食譜閱讀筆記系列
參考現行澳洲檯面上可獲取的中大型餐飲評論網站、刊物的閱讀筆記,貼文一律避免使用版權圖片,改採使用ChatGPT生成超寫真主義的圖片,文中全部都會附上料理英文全名以及根據台灣常見的翻譯用詞做意譯或者音譯的中文全名,如果想要看到更多不同的圖片,可以直接用英文全名Google搜尋。
通過這個專欄,我們將探討這些現行澳洲流行餐飲食譜背後的歷史淵源。無論你是澳洲文化好者,還是餐飲行業的從業者,這個專欄都將為你提供豐富的靈感與知識。